弟弟

《弟弟》**类型:**喜剧**简介:**2008年,高中即将开始的夏末,一个13岁的美籍台湾男孩在家庭无法教导的时候,学会了人生的重要课程:滑板、调情以及如何爱护母亲。**剧情概要:**故事发生在2008年的夏季,主人公是一个13岁的美籍台湾男孩,在即将进入高中的关键时刻,他开始经历一系列的成长和发现。故事开头,我们见到了这个男孩和他的家人,他有一个对他来说有点难以应对的兄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结识了一群滑板少年,他们热衷于在城市的街头展示自己的技巧。在他们的帮助下,男孩开始学习滑板,并且渐渐地爱上了这项运动。但是,滑板并不是他唯一学到的东西。男孩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并且在尝试调情的过程中,陷入了一系列的尴尬和有趣的情境之中。他从失败和尝试中学到了许多,也开始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爱情。除此之外,男孩还在和家人之间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流。尤其是在一次意外中,他意识到了母亲对他的爱和牺牲。这种触动使他更加珍惜家人,并且决心要成为一个更好的儿子。整个夏天,男孩经历了成长的喜悦和挑战,最终以一个更加成熟和自信的姿态迎接着新学期的到来。《弟弟》是一部充满温暖和幽默的喜剧,讲述了一个少年如何在滑板、调情和家庭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的故事。

展开剧情
导演:
编剧:
更新:
2025-03-10 09:17:00,最后更新于5天前
片源状态:
HD
评分:6.7分
豆瓣:弟弟

观看地址

观看地址
天空1

演员表

职业:演员,导演,编剧
陈冲

中文名:陈冲外文名:Joan Chen

职业:暂无
张丽华

内详暂无简介

职业:演员
陈虹妤

内详暂无简介

职业:暂无
王秀芳

  王秀芳,女,1942年5月出生,汉族,高中学历,无党派。国家一级编导,原山西省舞蹈家协会主席,“黄河派”歌舞的开

影片评论

影评

《弟弟》:美籍台湾裔现状和东亚家庭的矛盾!

在2008年的夏季末月,一位受到深刻印象的13岁台裔美国男孩,即将踏入高中的门槛。他发现了家人所无法教导他的东西:滑板的技巧、调情的艺术,以及如何热爱自己的母亲。《弟弟》以轻松幽默的喜剧风格,将这个年轻人成长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第40届圣丹斯电影节正在如火如荼的举行,本次影展有两部华语电影引起广泛关注。一部是世界剧情片单元且入围今年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的由林见捷执导的《家庭简史》,目前首映口碑已经解放,被众多外国网友称“中国人自己的萨特本”。

另外一部是来自美国剧情片单元由王湘圣执导的《弟弟》,王湘圣导演刚凭借《奶奶跟外婆》入围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短片的名单,在看完《弟弟》便会发现这都是可以预见的。《弟弟》是他的长片首作,讲述了在2008年高中开学前的最后一个夏天,一个处于13岁青春期的台湾裔美国男孩学会了他的家人不能教他的东西:如何滑板,如何直面一切,以及如何爱自己的家人。

通过简介不难察觉出这是一部关于美籍亚裔男孩的成长故事。既然是关于在美华裔的成长故事就固然离不开亚裔的生存现状和遭受的“冷眼旁观”。但在《弟弟》中,王湘圣导演没有花大量篇幅归咎于社会的不公和展现亚裔如何被歧视的现象,那种被漠视的观感或许来自弟弟这个角色自己的属性,即对自我身份不认同的自卑导致的蝴蝶效应。因为他从内心不认可自己Asian American的身份,所以他对周遭的一切事物都是抗拒的态度,并且时刻带着“面具”生活。他害怕自己被玩滑板的孩子们嘲笑所以称自己是half Asian;他害怕自己没法追到喜欢的女孩所以撒谎说自己看过《大白鲨》、《初恋的回忆》等女孩喜欢的电影;他在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也会刻意的避开Wangwang的名字,转而用Chris来介绍自己。这样的“不真实”在片中比比皆是,导演很巧妙的把这些看似棘手的社会问题巧妙的变换视角同时以积极的角度去思考。就像片名的暗藏玄机一样,《弟弟》的英文译名即拼音Didi,这何尝不是一种坚定的自我身份认同。

虽然本片看似是以弟弟的成长故事为主线,但无论是解决身份认同问题的方法还是主题的本质其实都是以东亚家庭矛盾为核心的和解。在这方面,《弟弟》的观感便很像早些年的国产家庭电影,它们大抵会讲述一些婆媳关系、更年期遇上青春期的故事。《弟弟》套了这样的一层壳并加入移民等元素如法炮制了东亚家庭的矛盾。导演展现矛盾的表现方式是语言的错位,在《坠落的审判》中女主角被迫用自己不熟悉的语言某种程度象征着一种失去话语权,在《弟弟》中英语和国语则是直观的表现矛盾和和解的武器。在片中多次出现母亲和女儿、儿子用两种不同的语言争吵,双方都能听懂又能各抒己见。女儿在片子的大部分时间更是一句国语都没有说,她唯二讲国语的地方其中一个是帮弟弟打圆场的“我拉肚子了”第二句是送别时说的“拜拜,奶奶”。语言的转变总是关于家庭和解的,当弟弟离家出走了一晚回家后妈妈与其交流也是英语和国语参半,妈妈讲出的那句英语“I am proud”也是母子达成和解的关键。

真实感也是影片成功的关键因素。得益于导演个人的成长经历,片子中的台词和生活细节都极富写实。关于东亚家庭压力的婆媳争吵、在中餐馆与“别人家的孩子”对比、车库的补习班都无不映射着生活真实。角色更是如此,奶奶的“这样对胃不好”“多吃水果”更是直接将观众拉进现实。关于妈妈这个角色,陈冲的表演极为亮眼。或许是个人生活相近的原因,她的表演是十分细腻的,无论是在表述自己从不后悔现在的生活,还是不经意间向弟弟的朋友们介绍自己时说的我是Chris’ mother的微表情都是完整且动人的。

人物细节也同样离不开导演细腻的镜头语言。犹如《网络迷踪》般的桌面电影设计、手持DV和影像的相互结合、车内窗户开关的心理暗示…都在讲述在这暑假里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所以回到开篇我提到的“这都是可以预见的”,王湘圣导演在《弟弟》中展现出来的真诚和真实是十分稀有的。Didi(弟弟)既是一封写给移民父母的感人情书,也是对不确定的成年之路的审视.它时刻提醒观众,成长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往往是一样的。

(本文发于耐观影公众号)

切换深色外观
回到顶部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